原標題:這三位縣委書記為啥走上了國新辦這個“大舞台”?
6日,國務院新聞辦就鄉村振興舉行中外記者見麵會。跟以往多由部委領導進行主題發布不同的是,這次與中外記者見麵的是三位來自一線的縣委書記,分別是浙江德清縣委書記項樂民、貴州湄潭縣委書記魏在平、寧夏永寧縣委書記錢克孝。
國新辦發布會為啥請來了縣領導?據記者了解,這並不是國新辦第一次邀請縣委書記參加發布會。就在不久前的1月9日,來自河南滑縣、四川布拖縣、陝西柞水縣的三位縣委書記已經成為國新辦的“座上賓”,話題是脫貧攻堅。
這次人不同,主題自然也不同。前幾天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全麵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提出,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,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。尤其重點強調,縣委書記要下大力氣抓好“三農”工作,當好鄉村振興“一線總指揮”。這次來的三位縣委書記就是全國2000多位“一線總指揮”的代表。
從這三個縣的情況看,有來自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浙江德清,也有來自欠發達地區的寧夏永寧和貴州湄潭。聽一聽這些真正在鄉村振興一線工作的縣委書記說“心裏話”,既能看到當地實施鄉村振興的“路線圖”,又可以看出各地實施鄉村振興麵臨的普遍性問題。
“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核心還是缺富民產業。”產業鏈條短、競爭力不強、沒有規模化優勢、沒有好品牌等仍是製約,必須要有產業作為基礎,才能為農村留住人。永寧縣委書記錢克孝在回答鄉村振興麵臨的困難和問題時的回答,也指明了很多地方鄉村振興的瓶頸。
永寧縣的閩寧鎮是當地探索產業發展的一個代表。這是福建對口幫扶寧夏的一個特色小鎮。錢克孝介紹,這二十年來,通過發展“種植、養殖、勞務、光伏、旅遊”五大產業,使老百姓收入由當初的不到500元,到2017年躍升到1.2萬元,人口由當初的8000多人發展到6萬多人。
同樣地處西部的貴州湄潭縣,則瞄準了茶葉這一致富產業。湄潭縣委書記魏在平說,當地茶的特色,就是高海拔、低維度、多雨露、廣日照、有機質、無公害。這些年湄潭強力推進茶產業的發展,培育出了60萬畝茶園。去年茶葉產量達到6.2萬噸,產值達到42億,綜合收益達到102億,農民實現大幅增收。
“我說到茶真是很有勁,感覺我們的茶除了好,茶園現在確實很美。”說起茶產業,魏在平勁頭十足,熱情地向記者展示當地茶園、茶村的漂亮圖片。
“這都是我們的茶村,是實實在在的真景,沒有P過的。”他強調說。湄潭探索了一條“茶旅一體化”之路,要“把茶園變為公園,把茶區建成景區,把茶山培育成為老百姓長久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”,讓農民多了一條致富渠道。
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,垃圾靠風刮,汙水靠蒸發”。這是以前農村給人的印象。鄉村振興,農村自然生態環境必須美,要有留得住人的環境。
對此,項樂民深有體會。他說,在德清,生活在農村的人已經很少有人願意搬到城裏去住,反倒是城裏的人千方百計想辦法到農村去。他分享了三個“絕招”:
——農村產業不斷興旺。德清大力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,鄉村旅遊、休閑農業、農村電商等業態蓬勃興起,實現了村村都有產業的目標,讓人才願意來,留得住。
——城鄉公共服務逐漸走向一體化。德清縣實現了農村生活汙水的截汙納管,實現城鄉保潔的一體化,農村小孩上學有校車接送,村民要出行可以到村口坐公交,生活和城裏一樣方便。
——更重要的是農村生態環境好。相比城市,農村有更好的空氣,更好的水,還有更純樸的民風和望得見的鄉愁。
正是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,德清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,成功培育了以“洋家樂”為代表的高端民宿新業態,其中“裸心穀”一張床鋪一年的稅收就達到12萬元。
責任編輯:張建利
"本文由破家縣令網发布,不代表破家縣令網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tfpzz.gambster.icu/M0bbot/335.html